第104章 打完收工(2 / 3)

易的规模,主要靠档案文献的记载来推断——文字档案里写的横跨太平洋运银船,普遍报关数都是四五十万银比索上下。

但不少野史考证者和倾向于阴谋论的历史学者,都认为这个数字应该是被大大低估了。

因为几百年前,西班牙的治理水平、以及远隔重洋的本土对殖民地监控能力,不可能达到那么高效。

那些殖民者,无论是总督还是矿主,跑到地球对面吃苦开矿,可不是为了给西班牙国王卖命打工的,所以各级瞒报的银矿产量、上下其手联手偷运,肯定都是免不了的。

只不过,历史学者能查到的文献只有当时马尼拉的报关档案,所以哪怕觉得确实有瞒报,也不知道这个瞒报的比例应该是多少。

而历史上2006年后,“苏亚雷斯号”在菲律宾海被捞上来后,就体现出了巨大的历史研究价值——这条船上的报关文件显示,报关银币数量是五十万银比索。

可考古学家光从船上的残骸里实际找到的银币,就比报关文件多出整整113万银比索——多出来的这些银币,都放到了相对隐秘的舱室里。船长的航海日志上,还明确记载了到港后按计划应该给马尼拉方面协查员塞的好处、以拉人下水一起瞒报。

所以,顾鲲这条船上,实际上是50万银比索的正常进口银币,以及113万银比索的古代走s银币,加起来有163万银比索!

这些,他都没跟自己的手下说,也没法说。

他总不能说历史文献认为这类船只有50万银比索左右的报关进口量,但我实际上开了天眼,先知先觉知道这条船有160多万银比索吧?

既然没法说,就难得糊涂这么混过去呗。

顺带,还能让下属们心中的不甘,消弭掉七成,多好。

粗略查验了一遍捞上来的那些文字记录,顾鲲又回到放货箱的船舱,最终把所有箱子都查了一遍。

不少箱子里,都是上面放着不值钱的货物掩盖,而下面依然是银币为主——可见走s瞒报这种事情,不光是现代有,四百年前的西班牙人就玩得很溜了。这都是为了躲过马尼拉这边的核查员时,表面功夫稍微能过得去一些(当然最关键的因素还是要给马尼拉核查员塞钱)

这种做法,跟尤里奥洛夫往16步枪上盖土豆,一样一样的。

“苏亚雷斯号”上的主要掩饰货物,也是土豆和玉米,都是当时在美洲比较普及、而亚洲才刚刚开始引入的作物,也就是航海史上著名的“物种大交换”。

“唉,要是这些东西,当初一到马尼拉,就能传回大陆,说不定大明就不会这么快灭亡了,至少不是以后来那种方式灭亡。”

看着这些已经彻底碳化朽败的残渣,顾鲲内心也忍不住感慨。

他看过史书,阿卡普尔科马尼拉航线,是1565年开辟的,所以番薯和玉米最早传入马尼拉,应该是1570年代初。

而番薯传回华夏,是万历二十一年(1593),在南洋漂泊的胡建落第秀才陈振龙带回来的。当时西班牙殖民者严控番薯玉米这些美洲高产作物的扩散,关防查得非常严,如果有华人带作物种子出境被发现,都会被西班牙人杀害的。

陈振龙是吧番薯藤编在麻绳里,才蒙混过关的。

从这个角度说,胡建先民对于华夏文明从一亿多人涨到四亿人,是起了最大贡献的。

只可惜,大明没有来得及享受到高产作物完扩散后的红利,就嗝屁了。要是从1593年前推到1570年代,多20年育种繁殖,情况说不定就大不一样了。

兰方国的立国,本来就是基于三百多年前永历帝的册封,所以兰方人多多少少对大明还是有点感情的。

“这些东西,将来也都搬进海事博物馆吧,就当是‘最早来到亚洲的美洲作物’,将来要是